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明确了,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律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对客户实施了价格欺诈,客户可以主张3倍赔偿,最少也是500元的赔偿 。”


       究竟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

       经营者运用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等信息,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从而获取更多消费者剩余的行为。

       “杀熟”的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表现:

       1、根据用户使用的设备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定的价格不同;

       2、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场所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

       3、根据用户消费频率的不同而差别定价,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也越强。

       大数据杀熟有价格歧视的嫌疑,明显背离了朴素的诚信原则,也是对老客户信赖的一种辜负,引发了商业伦理的扭曲,值得人们警惕。

       另外在2019年1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的《电子商务法》第18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商家利用差别化定价来获取更高利润是合理的,但前提是不能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除了个性化定价,消费者有权了解不针对个人的公共选项是什么样的。

       大数据“杀熟”的计算方法

       1、用户的数字画像

       通过对用户基础数据、行为数据等进行分析之后,能够为每一位用户勾勒出一个大致完整的数字画像,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等各个方面方便机器认识你。

       2、行为数据分析

       通过对所有用户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更深层次的用户信息,比如你的价格敏感度。

       一般的商城平台在使用推荐算法处理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依据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和价格确定,而是会看他可能购买的商品在所有三级品类中的价格排序,比如,那些被他加入购物车的商品有着怎样的排名。

       另外,更深层次的算法还会额外关注物品从被加入购物车到最终购买的时间延长程度,甚至包括他以往是否点击、收藏或使用过优惠券等信息。

       获取用户的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最常见的是在APP上埋点采集、通过一些广告联盟来共享用户的浏览器记录、Cookies等信息,当然还会有专人倒卖用户基本数据和行为数据,甚至在用户电脑上植入木马病毒,以后台运行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这就导致不论是在搜索引擎、购物平台还是在聊天软件上的记录,都有可能被获取到。虽然不合法,但是民不举官不究,就这样继续下去了。

       不得不说,长此以往,经营者的“杀熟”终将杀没消费者的信任,杀没诚信的经营环境,最终不得不“自杀”。今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规定》,使得“杀熟”不再是法外之地,消费者的旅行消费也将更加放心。笔者认为,其他行业的“杀熟”行为也应被规制,利用大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都应被严厉打击,不断念紧法治“紧箍咒”。

       对于“杀熟”的法律制约是必要的,将有效制约经营者“见人下菜碟”的行为,但最根本的还是在培育经营者诚信为本的观念,正如《规定》第四条要求,“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守人身财产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安全等底线,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承担产品和服务质量责任,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相关部门应明确大数据收集者、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按照合法正当、明示同意、用途确定、安全保密、境内存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大数据的使用监管力度。对于违背诚信原则的不良经营者,要加大处罚力度,一旦发现其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例如向他人出售、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或者窃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作为消费者,当发现被“杀熟”时要果断维权,保护自己的权利,不给不良经营者可乘之机。

       经营者的正确做法应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商品或服务质量,秉持诚信公平经营理念和公开透明的销售策略,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官方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