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落地,标准化成为打通创新与应用的“核心枢纽”。国家密集出台《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政策,明确提出“加快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准研制”,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安全治理、行业应用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产业发展迎来浪潮,标准化布局同步加速,百度智能云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标准的相关制定工作。近日,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归口管理,百度智能云牵头推进的四项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标准正式获批立项,涵盖智能体(Agent)、模型即服务(MaaS)、检索增强生成(RAG)、以及道路交通大模型等前沿领域。
四项国标立项,填补行业空白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正从技术突破的“上半场”迈向规模落地的“下半场”,智能体、模型服务等技术快速发展,但生态割裂、幻觉频发、场景孤岛等因素,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此次立项的四项标准聚焦AI产业落地痛点,直击技术规范与场景化需求,为行业提供可量化、可复用的技术标尺:
1.《人工智能智能体(Agent)平台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平台通用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智能体应用管理要求、开发要求、功能配置要求、组件资源要求、平台管理要求、接口要求等,适用于指导智能体平台和工具的建设和评估,也适用于指导智能体平台开发者和使用者的开发设计、验证选型。
2.《人工智能模型即服务(MaaS)性能测试规范》确立了模型即服务(MaaS)性能指标体系,并描述了相应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包括模型开发、模型服务、应用开发,涵盖服务时延、吞吐、速度、加速比等关键指标,助力企业高效选择与优化AI服务,加速大模型技术普惠化。
3.《人工智能检索增强生成(RAG)通用技术要求》确立了检索增强生成的技术能力要求,包括知识库要求、检索增强问答和生成能力要求,适用于指导检索增强生成的技术能力建设,破解“AI幻觉”难题,推动生成式AI向可信、可用方向进化。
4.《人工智能道路交通大模型系统服务能力通用要求》规范道路交通大模型系统服务的参考架构、模型能力要求、应用能力要求、开发平台要求等。提升交通大模型在信号优化、交通监测、车路协同、出行服务等场景的服务能力,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可量化的技术标尺,助力“车路云一体化”战略落地。
百度智能云牵头立项的四项国家标准,正是希望通过构建智能体全流程开发规范、MaaS性能量化标尺、RAG可信增强框架、交通大模型协同底座,打通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关键堵点,推动AI从“单点可用”迈向“全域敢用”,加速数字生产力普惠千行百业。
百度智能云:以标准赋能产业,共建AI普惠生态
在过去几年里,百度智能云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实现了深度的技术积累。作为AI标准化的先行者,百度智能云依托文心大模型、千帆大模型平台等核心技术,深度参与AI大模型、智能体等领域的标准研制,累计牵头/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超250项。在产业实践方面,百度智能云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机构,携手行业头部企业,将百度在政务、能源、金融、交通等产业领域的落地经验转化为标准框架,推动技术规范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从技术到实践,百度智能云正在以标准赋能产业,并致力于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通过开源开放、促进产学研用共建,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标准化闭环,助力中小企业降低AI应用门槛,繁荣行业生态,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
标准是AI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此次立项不仅是技术规范的建立,更是对产业生态的重构——以标准为纽带,推动AI从实验室技术真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引擎。百度智能云将以此次国标立项为新起点,深化AI标准战略布局,推进重点标准研制,助力在全球AI治理中贡献“中国方案”,让AI技术真正“造福人类,服务社会”。